作者:郭冬寶
近日在太極拳忽雷架的網路溜覽了一遍,對先師王公晉讓的忽雷架,有許多誤傳、玄虛、誇大、混淆、揣測等的文章出現,讓本來沒有的事,無端生出是非。更有一些人,引用大陸網站上的資料,亦未加查證,便變認為先師的太極拳是如何如何傳承的,所幸在王公晉讓身邊十五、六年,知之甚深,而網站上的誤謬,有必要澄清事實。
作者:郭冬寶
近日在太極拳忽雷架的網路溜覽了一遍,對先師王公晉讓的忽雷架,有許多誤傳、玄虛、誇大、混淆、揣測等的文章出現,讓本來沒有的事,無端生出是非。更有一些人,引用大陸網站上的資料,亦未加查證,便變認為先師的太極拳是如何如何傳承的,所幸在王公晉讓身邊十五、六年,知之甚深,而網站上的誤謬,有必要澄清事實。
君無忌按: 這是2008年時在賀紀林老師的網站上與忽雷架同好討論的記錄。原本將它擷取下來放在無名部落格,搬到痞客之後,有一些舊文章我猶豫著要不要再放上來,後來覺得這些討論以及之後郭冬寶老師的說明,對於了解王公晉讓在台灣傳承忽雷架的歷史是有幫助的,作為忽雷架傳承歷史紀錄的一部份,因此將它們收錄在此.
------------------------------------------------------------------------
gg
作者:郭冬寶
王公晉讓於民國前六年出生(西元1905年),籍貫河南省沁陽縣徐堡人,河南高等師範畢業;當時北方土匪猖厥,二十一歲時為了防身,由父親敦請楊虎弟子陳應德先生來村中教拳,家中叔伯王立功、王立喜等,亦為陳應德之師兄弟,其中謝功績功夫最好,但是教導學生沒有耐性動輒喜好發人,許多人不敢從學,陳應德功夫次之,教學有耐性,當時陳應德在北冷村等四個地方教拳,每個月到徐堡教學一週,都是住在讓公家中,由讓公侍候。在錄影帶中有讓公學拳自述經過自十四年至十七年學了三年,每日功課三十遍,師兄弟在一起練個幾遍或老師交代演練個幾遍零零碎碎的不算在內。
文/張滿宏
筆者于10年前,在《少林與太極》1990年第三期上,偶然看到美籍華人 徐紀 先生所寫的《千里不留行》的一段文章。 徐 先生在文中了記敍了自己滿懷希望來到故土,艱難尋訪忽雷架太極拳及傳人,而又未能如願,反而聽到了令其失望的忽雷架在大陸“已絕其傳”的消息。筆者閱 後被徐 先生不辭勞若千里尋訪探求民族文化的精神所感動。出於同門之交流和宣傳弘揚忽雷架之目的,撰寫了《太極奇葩----忽雷架》一文,發表于《少林與太極》1991年第一期上。首次對忽雷架作了簡要介紹。由此也取得了與 徐 先生的聯繫,並引來了 徐 先生于當年再次攜眾弟子組成“神州武術求真團”回故鄉尋根訪祖,海內外同門傳人歡聚一堂,相互切磋交流的一段佳話。
拙文除了扼要介紹忽雷架特點與流傳情況外,還對忽雷架的淵源形成等作了概括說明。如實地寫道“忽雷架是清末的李景延先生在陳清平先生所傳趙堡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的一種獨特太極拳。文章發表後曾在同門傳人中廣泛傳閱,受到了大家的好評。記得《太極拳中之奇葩----忽雷架》的作者陳慶雷先生時在楊興靖先生家裏看到此文後,也未提出任何異議。不料隨後陳慶雷先生卻忽然在《少林與太極》1992年第五期上發表《太極忽雷架源說》一文,將忽雷架說成是“ 陳清萍先生根據太極拳的[纏勁]、[抖勁]、[閃勁]、[炸勁]等創作的一種綜合性架路”。文章實質上是對筆者李景延創編忽雷架之說的否定。
作者:張満宏
「忽雷架」 是一種獨具風格的太極拳,堪稱太極奇葩。從清末形成到現在,主要在太極拳的故鄉—焦作地區一帶流傳。它既不同於當地的陳式太極拳及趙堡太極拳,也有別於其他各派。此拳本世紀初也曾在北京、開封等地流傳過,但傳人極少,故一直鮮為人知。近期拜讀了美籍華人徐紀先生的「千里不留行」文章後(《少林與太極》 90第三期),心中又驚又喜,想不到在大陸名不見傳的「忽雷架」,卻早已越過海峽,在台灣寶島生根開花。我深為海峽對岸人氏能夠繼承傳播「忽雷架」感到高興;又被徐先生那種熱愛、關心自己民族的文化,不遠萬里來到故土,「千里不留行」地尋根訪祖的精神所感動。徐先生此行,沒有尋訪到「忽雷架」的傳人,進行切磋暢談,只是聽到了些「忽雷架」在大陸「已絕其傳」及師承關係失實的信息,實在令人遺憾。因此特撰文簡介「忽雷架」,以與徐先生及同道共同研究,繼承這一民族文化遺產。
作者: 中華趙堡太極拳研究協會 郭冬寶
太極拳是我民族祖先在早期兵器不發達的年代由長期生活中創造堆心並經過反覆實踐,累積經驗不斷改進和逐漸發展,而得以流傳至今的優異拳種,在二十世紀以前武術是國家軍事強弱的重要指標,亦為個人進入宦途或謀生技能之一,祕而不傳及門戶之見很深 ; 二十世紀以後科學昌明,武器發展一日千里,武術在軍隊中急速式微,即或個人謀生也變得窮途沒路,其式微是可以想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