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冬寶
王公晉讓於民國前六年出生(西元1905年),籍貫河南省沁陽縣徐堡人,河南高等師範畢業;當時北方土匪猖厥,二十一歲時為了防身,由父親敦請楊虎弟子陳應德先生來村中教拳,家中叔伯王立功、王立喜等,亦為陳應德之師兄弟,其中謝功績功夫最好,但是教導學生沒有耐性動輒喜好發人,許多人不敢從學,陳應德功夫次之,教學有耐性,當時陳應德在北冷村等四個地方教拳,每個月到徐堡教學一週,都是住在讓公家中,由讓公侍候。在錄影帶中有讓公學拳自述經過自十四年至十七年學了三年,每日功課三十遍,師兄弟在一起練個幾遍或老師交代演練個幾遍零零碎碎的不算在內。
民國三十九年隨聯勤兵工廠遷台,在高雄前鎮眷舍定居,與我家僅隔一排房子;當時讓公為少校預財官,負責會計工作。我在小時的記憶,讓公有些駝背,每天步行上班,頭上戴個塑膠圓頂圓邊的國父帽,提著便當,拿著雨傘,完全看不出是個功夫高手,左右鄰居也不知道。民國五十三年,政府提倡文化復興運動,恰巧王遵皋先生在村子裡教授郝派太極拳,二王本為河南同鄉,讓公為了健身與王遵皋在讓公家中練習推手,當兩人接觸後,王遵皋知道讓公為太極高手,想一睹忽雷架(讓公原稱陳氏小架)的套路,讓公說已丟了二、三十年沒練,要等十天自己回憶和演練;十天後,王遵皋攜同道好友汪洋先生一起拜訪讓公,依約演練了一套拳架給兩人看,當時兩人即拜讓公為師,從此再也沒有練其他的功夫。趙堡忽雷架能日不間斷苦練過三年,在台灣僅讓公一人。讓公從拾舊學後,由於王遵皋汪洋在太極拳界同好甚多,口耳相傳,求教者不斷,多係帶藝從學,然學程超過三年者,僅有三十二人,也有不少學個一年半載就不來了。
軍眷房舍僅六至九坪大小的兩層木造連棟房子,一排八家,包含客廳、臥房、廚房,客廳中將藤椅、小茶几全部搬開,僅剩電視、小書架、三角牆架外,只有兩坪可供練拳,一人練拳,三、兩個師兄弟必須緊靠牆站立,練拳者必須在練習中注意騰挪,以免碰到電視書架。讓公教拳的態度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有教無類,願學、肯學、肯下苦工夫者,不怨其煩的糾正再糾正;只是一時興趣而無心學者,也是三緘其口,不願多談,常說:「練到哪,便明白到哪,百說不如一練」,對外從不炫燿自己功夫,總是虛懷若谷,從不與人爭鬥,謙稱自己練的是莊稼把式,一輩子就學了一套架,為了生活掙扎一下;也從不道人長短,議論別人拳藝好壞;常提醒學生練武重視的是武德,讓公要陳家箴寫的一幅對聯:「要想榮華富貴,天作主由不得我;做個正人君子,我作主由不得天」正是讓公一生的寫照。與學生推手,總是收放自如,點到為止,其實與讓公交手過,才能體會到太極拳其軟如棉,其硬如剛,忽隱忽現,粘如鰾,滑如魚,無從擋、無處躲、沒得防;只要一動就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每次都不知道老師是如何把自己發出去的,是所有師兄弟從未見過和體會的太極真功夫,沒有一個師兄弟不嘆服讓公的太極拳技擊功夫,和老師推過手,是何等幸運和機緣。
讓公因為是同村的長輩,在追隨讓公二十二年時間裡,除調職台北服務近七年外,十五、六年中有空就到老師家與師兄弟練拳,聽老師每次的講解,後面幾年都是與蕭啟財師弟約好,固定每星期到老師家中練拳,聆聽老師說些拳理或是掌故。每一年老師生日,都會约集所有師兄弟及所教的學生們,在飯店爲老師祝壽並互相演練觀摩。席間讓公都會講述一些練拳的重點和軼聞。不論上下樓梯,學生攙扶時決不讓人端肘,只要稍一用些意念,便會用肘勁將其手力化解而不著痕跡,而讓公只是用手放在學生的小手臂上,在平地走路時,步履穩健且快速,毫無老態之狀,不得不讓學生嘆服。
民國八十四年讓公已屆九十一歲高齡,身體健康情形良好,過年時送老師的金門高梁酒還能飲個三兩小盃;八十五年在春節後某個星期日,我與蕭啟財師弟例行去探望老師及師母,讓公突然說人活到九十二歲已夠了,再賴活下去也只是糟蹋糧食;當時我們以為只是感慨之言,沒想到讓公從六月初起,只是飲水,躺在床上禁食,直到讓公獨子鐵珊哥電話告知,要我設法在市立醫院找個加護病房,經過醫生詳細檢查告訴我,全身沒有疾病,只是半個月沒有進食,胃部有些發炎,年紀大了器官衰竭,一週後竟然撒手人寰。
讓公教授太極四十餘年,三十二個學生,留給學生們的是:
一. 優良的傳統武德,言行內斂,自然表露儒雅風度;雖身懷絕技,到八、九十歲仍每日練習,從不自滿;待人不論親疏,謙虛對待,從不驕矜;非不得已與人交手,亦是一、兩次點到為止,從不以技壓人,藉以炫燿。
二. 不論何人,練過甚麼武術,只要存心求教,知無不言,和盤托出,毫不保留,若是肯學、肯苦練,讓公總是一再示範糾正,提示要領,而只是想學個一招半式,急於求成者,讓公卻很惜言。
三. 從不自以為是,教學總是以拳經拳論為本,常有學生或朋友勸說:當今台灣僅讓公一人擅長忽雷架,請讓公寫一本書,俾能為爾後作為學習忽雷架太極拳之範本。然讓公認為前人所寫的拳經拳論,已至為精闢,現場演練都不見得說明清楚,一落紙筆便成糟粕,而且練拳是練到哪明白到哪,每一勢要走甚麼角度、甚麼高度,就練成了死拳;所以練拳是循著要領、方法,而不是每一個一成不變,雖說變,但是不能脫離規矩,與人對敵人是活的,要因人而異,但總在規矩之內,要能活用。
趙堡太極拳忽雷架這一套原始拳架,能在台灣傳承、發揚,是非常難得的機緣;驗證當今大陸趙堡太極拳各式拳架與派別,讓公所學極為純正精到,且極少看得到。至今讓公武德、武藝,讓親炙受教的學生終生景仰難忘和效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