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璧如
行路間接到病人的電話,說爸爸送加護病房了,怎麼辦?
父親已病多年,三高俱全,心臟無力,經常感冒,老是咳嗽,腰腿無力,一派虛象,但他不信中醫,信的西醫卻讓他藥越吃越多…
我說,我從沒看過他,也沒給他用過藥,這時候實在很難幫上忙…
昨天回診,她說,爸爸肺積水很嚴重,醫師給他最高劑量、最強的利尿劑,但他腎萎縮、腎功能不好,足腫發喘。醫師說,最後應該要插管,叫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唉,只是一個普通的感冒,何須如此「大動干戈」?這樣的醫療,真是浪費資源。
再說體力衰頹至此,不從提振心陽下手,用再高劑量的藥也沒效啊,因為整個運轉功能已經失調,那寒溼之氣必然滯中,上下否隔,之後只有每下愈況了。
請參考:《虛人感冒,中醫有一套》
-----------------------------------------------------------------------------------
虛人感冒,中醫有一套
又是忙碌的一天——小診所裡,只要來幾個特殊狀況的病人,那天就忙得緊。下午來了一個「少陰傷寒」的病人,原本陽虛體質,這下又因準備國外的博士班留學考試,累到寒入骨髓,裡雖寒盛,卻無力出表。先讓她吃一碗藥粉調的「熱可可」,有肉桂粉,其實不難吃,不過因為症情較重,所以不是液狀,是黏乎乎的「麵茶」。
然後讓她躺平,照頻譜儀、遠紅外線燈,前中後共三盞,一方面觀察後續變化,一方面得先處理外頭的其他病人。外頭的告一段落,接著開水藥,著人就近到南門市場買葱白。「如果沒有賣葱白,是不是要買整支葱?」這,還用說嗎?
備齊之後,快火急煮,喝下一碗,沒啥動靜;稍候片刻,連第二碗也喝了—這才感覺像撳了個鈕,汗從骨骸中細緻綿密地滲出,先是下半身,接著上半身,手臂還出現一些細小的紅疹,鼻水也流出來了。寒氣慢慢拉出,人也就跟著鬆開來了。
這是一位類風溼關節炎病史的病人,很少見到這麼年輕卻如此陽虛水盛,怎麼把身體操到這個地步?我曾和她研究很久,結論是T大的實驗室太冷了,而她卻總是一頭汗水地進進出出,加上冰冷寒涼不斷,種下了病根。
發病之後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西藥,才轉向中醫治療。現在就算染了風寒、風溼或因這個或那個因素導致的MC失調,都趕緊來看中醫,已經多年未碰西藥了。
一邊喝著藥,「好辣~」
「有乾薑,還有葱白唷~」
「呵呵,我昨天也吃了好多葱~」
「但是,光是葱不夠力,必須配伍其他的中藥才使得上力~」
這時電話響起,又有狀況了~
「昨天給的藥,幾乎都吃光,一滴汗都沒有,現在還好難受。明天一早要上課,怎麼辦?」
只好吃水藥(必須加入逐邪出表的「補藥」,一般的發表藥是吃不動的),說好待會女兒來拿;怕他們不會煮,趕緊先代煎一帖再說。
可知她是怎麼病的?原本劇咳才剛新痊沒多久,正在調失眠問題的這位師姐,前幾天與一群退休同事辦迎新—迎接新近退休的老同事,這種天氣,居然選擇到通霄海邊看風力發電!
那天頭痛了一天,未即發病;過兩天開車接送一位重感冒的朋友,回去後感冒症狀才整個明顯。
夙體虛寒者,平日須善自珍攝。退休長青族出門前最好看看老天爺臉色,實毋須招惹麻煩!
體質較佳者,若受風寒,未及入裡,即欲驅敵外出,表現症情較為清楚而劇烈;而體質較弱者,往往門戶洞開,寒邪直驅入裡,絲毫無抗邪能力,雖然不舒服,但表現症候較隱晦,邪氣羈留,治不如法,往往奄纏為患。如果沒有清楚辨明病位,即使只是常見的外感,有時也會搞出其他病變。
阿興好一陣子不見人影,他搬了好幾次家,這天卻突然冒出來,還要填新址。原來外感甚重,且有入裡化熱之象,劇咳痰黃聲重。之前服大青龍湯,服後胃痛嘔惡、腸瀉,虛極暈眩欲厥,這又是一個虛人染患風寒的實例。
先溫其裡,服藥後稍事安頓(休息逾一時辰),待神靜體力回復後,再予號脈給藥。抓了兩帖水藥,之後回診,體力已復,外感亦解,唯餘痰咳未盡除,續再調理。
過年前阿興再來拿藥,當天中午喝了一罐冰芭樂汁,胃痛不安,痰咳加劇。先讓他吃兩包藥,稍候觀察。此時裡面有一位更虛的女士,服藥後正在照燈(頻譜儀及紅外線燈)觀察,阿興只能待在候診室,好在體力還好;再幫他在中脘穴貼了藥,約莫20分鐘後,胃痛即漸緩。這是寒凝氣滯所造成的胃筋臠,得溫即減,毋須長期用藥。
2月1日是庚寅年最後一個看診日,萍萍帶著女兒來,前幾天忙著準備教師考試,正好月事來潮,寒氣隨之入胞宮,月水量減不說,發燒兩日,還虛疲至極,連去倒個垃圾,回來都要躺半天。嘔瀉交加,裡急後重(註1),還吃不下飯。更慘的是,早上吞了兩顆西藥,胃痛到現在。不來不行了,只好從桃園趕來。
先和胃再說,吃下一天量〈我一般一日劑量約10.5克,視症情、虛實、體格、老幼而加減〉的藥粉,照燈兼穴位敷貼,待了約40分鐘,狀況穩下來,體力也上來了,才讓她拿藥回家。
這種病人一般感冒藥(中藥,別提西藥,那只有讓他更虛而已)是吃不動的,一定要加「補藥」—提振心陽、脾陽或腎陽(天然「類固醇」)的藥,才有體力排除寒氣—吃了藥開始狂流鼻水、咳嗽、甚至排稀軟便…,但身體卻越來越覺得舒服,症狀之後會減緩,然後消失。
住得遠的病人比較麻煩,附近的病人較方便應變,可以依序一層一層地把寒氣拉出來。但無論如何,我總是希望把他們的正氣真正帶上來—前面那位「少陰傷寒」的病人,翌日我打電話探問狀況,隔天即將出國面試的她,一派輕鬆地說:「呵呵,現在又是一條活龍…」對照昨天在診所躺了6小時的崽樣,真拿她沒輒!
這些容易觸冒風寒的病人,大抵有幾類:
一、過用型。所謂「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憊極致虛,勞極則精罷,五臟六腑俱虛。明代醫家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虛損病源》言:「勞倦不顧者,多成勞損…,或勞於名利…、色欲…、疾病」,「過勞」-過度消耗體能,生病,乃始於過用也。
這幾位病人或勞於工作、學業,或在家庭與事業間兩頭煎熬,極度耗損精神與體力,卻又不得歇息。
二、年老精氣虧損,調理失當。初老期(50-60歲)其實是調理體質的絕佳時機,此時適合賡續舊業,擔任幕後的推手角色。偏偏時潮激變,這個時候卻是轉職、轉業、甚至家庭、事業遭逢重大挫跌的階段,用了幾十年,需要大大「歲修」的身體,卻還運轉不停,因此埋下隱憂。反覆感冒,寒氣未盡,徒留許多後遺症,往往漫衍成大病的伏筆。
三、原本就虛,病後體更虛。許多因癌症、中風或摔傷住院的老人家,最後不是死於本病,常因觸犯風寒,引起急性肺炎,或多重器官衰竭而亡。(註2)
某位原本住台北的太太,因頻尿、失禁,經我調理而安,搬遷台中後,還會北上拿藥。後來原本不吃中藥的老先生,因心臟病虛疲至極,服水藥調理,效果明顯,非常高興地介紹親友來診。未料天候變化,老先生出現一些判係風寒所致的狀況,我在電話中緊急開方,他兒子沒有立即處置,老人家病情傳變迅速,這種病人送到醫院,很難有生機。
當年經驗還嫌不足,現在我都會讓病人備一些感冒藥,依年齡、季節、體質而加減出入,至少截敵於機先,不致遷延為患。
感冒雖頗常見,卻常是大病前的最後那根稻草,尤其某些慢性病的虛損老弱,切勿輕忽看待,以免禍生,猝不及防。(23/Jan./2011初寫,2/Feb./2011完稿)By李璧如醫師/建中堂中醫診所醫師
註解
1.裡急後重:未排便前腹痛,欲排便時迫不待,為「裡急」。排便時窘迫,但排出不暢,肛門有重墜感,稱之為「後重」。
2.根據1月26日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流感疫情持續發威,上周新增134例重症,創本流感季單周新高,有五名死亡(其他四人有肌肉萎縮、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重症病例逾九成屬新流感。
原文出處:http://blog.udn.com/rubyskylark/4850108
留言列表